双色曲面移印机TFS-CP2-160B,德辉盛又一匠心力作
在工业印刷领域,曲面印刷始终是技术攻坚的核心场景。传统印刷工艺在面对异形工件时,常因油墨附着不均、图案变形、多色套准偏差等问题陷入困境。双色曲面移印机TFS-CP2-160B的诞生,以100×250mm钢板尺寸、1200次/小时的印刷速度及170mm工件高度兼容性,重新定义了曲面印刷的精度与效率标准。您对曲面移印了解么?其技术原理与传统印刷有何不同?本文将从技术难点、解决方案及生产流程三方面,解析该设备如何突破曲面印刷瓶颈,下面跟着德辉盛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TFS-CP2-160B双色曲面移印机的特性:
TFS-CP2-160B双色曲面移印机是广东德辉盛技术有限公司的畅销机型,其上下左右均采用伺服电机驱动,配置大尺寸触摸屏面板,操作简单,具体特点如下:
• 双色全自动印刷
• 带自动清洁与热吹风系统
• 在0.6MPa的稳定气压与220V/1.6KW的标准电源驱动下,设备运行平稳且节能。
• 印刷速度高达1200次/小时,确保了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 最大钢板尺寸100x250mm,可应对较大面积的图案印刷;工件最大高度170mm,兼容了从细小零件到中型产品的广泛范围。
• 360kg的机身重量与1096x851x1592mm的紧凑外形,构成了高刚性框架,为高速下的精密运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TFS-CP2-160B 双色曲面移印机生产工序详解
一台设备的高效运行,依赖于其环环相扣的工艺流程。TFS-CP2-160B的生产流程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闭环系统:
第一步:准备与上料
操作人员将定制好的钢板安装于两个独立的油杯系统下,并注入相应颜色的油墨。同时,工件被人工或通过自动化流水线(如机械臂)放置到专用夹具中。夹具的核心作用是为工件提供唯一且稳定的基准,确保每次定位的一致性。
第二步:第一色印刷循环
1. 供墨与刮墨:第一工位的油杯在钢板表面注满油墨,其后锋利的刮刀将钢板表面多余的油墨彻底刮净,只留下蚀刻凹槽内的油墨。
2. 蘸墨与拾取:第一色的硅胶头移动到钢板位置,向下压并蘸取凹槽内的完整图案。
3. 移印:硅胶头携带油墨图案移动至工件上方,通过编程好的轨迹压向工件曲面,完成第一色转印。
第三步:精密工位转换
在第一色印刷的同时或完成后,伺服电机驱动旋转工作台进行精确分度,将已印好第一色的工件精准旋转或平移至第二色印刷工位。此过程的重复定位精度是保证套印成功的核心。
第四步:第二色印刷循环
第二工位重复与第一工位相同的“供墨-刮墨-蘸取-移印”流程,将第二色图案精准地套印在预定位置,完成双色图案的组合。
第五步:下料与固化
旋转工作台将完成双色印刷的工件送至下料位,由人工或自动装置取下。印刷后的工件通常需要进入UV固化炉或红外烘干线进行快速固化,以确保油墨的附着力和耐磨性。
整个流程在1200次/小时的节拍下循环往复,每一个动作都经过精密计算与控制,实现了速度与精度的完美统一。
三、与单色机的对比:
TFS-CP2-160B将双色印刷的所有工序无缝集成于一个连续的自动化循环中。其效率相较于传统方式有很大的提升,具体对比如下图表所示:
传统单机分次印刷: 上料 → 印刷色1 →下料 → 二次上料 → 印刷色2 → 烘干 → 下料
TFS-CP2-160B一体化印刷:上料 → [工位1印色1 + 工位2印色2] 同步循环 → 下料
四、曲面印刷的三大技术挑战
1. 油墨附着不均:曲面曲率引发的物理困境
曲面物体的曲率变化导致油墨在转移过程中受重力与表面张力双重作用,易出现积墨、流痕或断墨现象。例如,在半径5cm的圆柱体表面印刷时,赤道区域因曲率较小易积墨,而两极区域因曲率陡增导致油墨覆盖不足。据行业统计,约30%的曲面印刷品因油墨分布不均需返工。
2. 图案变形失真:几何投影的必然代价
平面图案转移至曲面时,因三维形变产生拉伸或压缩。以直径10cm的球体为例,赤道区域图案横向拉伸率可达15%,而两极区域纵向压缩率超8%。若未进行预变形补偿,印刷文字或标识将出现明显扭曲。
3. 多色套准偏差:动态定位的毫米级博弈
双色印刷需两次独立油墨转移,工件在夹具中的微小位移或胶头压力波动均可能导致套色误差。实验数据显示,当颜色对齐偏差超过0.1mm时,人眼即可察觉图案错位,这对设备定位精度提出严苛要求。
表1 曲面印刷技术难点与影响
| 技术难点 | 典型场景 | 失败率 | 成本损耗 |
| 油墨附着不均 | 圆柱体、球体表面印刷 | 32% | 18%原料 |
| 图案变形失真 | 仪器面板、玩具多色标识 | 25% | 12%工时 |
| 多色套准偏差 | 电子元件双色标识、劳保用品LOGO | 21% | 25%返工费 |
五、曲面印刷的四个应对之策
1. 三维适配性:胶头可随曲面曲率变化产生适应性形变,例如在半径5cm的圆柱体表面,锥形胶头能通过局部压缩实现95%以上的接触面积。
2. 预变形图案修正:通过预处理分析工件曲率分布,生成补偿后的印刷文件。例如,在印刷球体仪表盘时,系统将原始图案按赤道拉伸12%、两极压缩7%进行预变形,确保最终印刷效果与设计稿误差≤0.05mm。
3. 油墨控制精度:采用封闭式油杯设计,配合刮刀系统,可控制油墨层厚度在3-15μm范围内,减少流挂风险。
4. 多色套准能力:通过全伺服电机驱动工作台,同时配合CCD智能视觉定位系统,实现双色印刷套准偏差≤0.08mm。
六、中国移印机市场潜力分析
2025年中国移印机市场规模预计突破 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5%;其中曲面移印设备占比约40%,规模达 14亿元。
区域分布:广东、浙江、江苏三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 67%以上,广东省以 22.1亿元产值位居首位,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